校友天地
校友天地

孟尧,中共党员,2012年毕业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,获经济学、文学双学士学位。孟尧毕业后深耕非洲供应链领域,历任泽世供应链管理集团总裁助理、安哥拉公司总经理,淇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安哥拉公司总经理等职,后创办安哥拉荣华科技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,同时为侨兴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,在非洲跨境物流与贸易领域积累深厚经验。

身兼安哥拉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、安哥拉中国总商会理事等社会职务;作为中国驻安哥拉使馆公共外交联络员、领事协助志愿者,长期参与领事保护与侨务工作;兼任安哥拉内图大学孔子学院荣誉志愿者教师,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;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非洲校友会(筹)南非联络点建设,同时投身公益救援,任中国蓝天救援队国际合作部志愿者及安哥拉分支筹建召集人、吉林蓝天救援队队员,参与吉林疫情防控一线医疗志愿服务,践行责任与担当。

与其说分享经验教训,不如说咱们互相交流。”屏幕那头,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友孟尧的一句话,让这场跨越山海的线上采访多了几分亲切。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2012届毕业生,他毕业后便扎根非洲,从校友企业的首个应届生,到转型物流供应链与贸易领域创业者,再到使馆领事保护志愿者,十余年间足迹遍布非洲十余国。如今,他回望大学岁月、复盘职业选择,将满腔热忱化作对学弟学妹的殷殷嘱托,在字里行间传递着 “折腾中成长、辩证中前行” 的人生智慧。

大学:在“试错”里锚定方向,于“折腾”中积蓄力量

大学四年,最珍贵的不是成绩单上的数字,而是课表之外的‘折腾’—— 那些试错的经历,早早就帮我分清了‘喜欢’与‘不喜欢’。” 孟尧回忆起大学生活,眼中满是感慨。高考后,他虽有机会进入分数更高的汽车学院,却出于对经管领域的热爱,悄悄将国贸专业填为第一志愿;大一暑期,当萤火虫社会实践支教队多由大三大四学生主导时,他凭借前期帮学长做教材集采、票务服务积累的资源,主动争取,成为队里唯一的大一学生。

那次支教教会我的,不只是怎么给孩子上课,更是怎么‘创造价值’。” 孟尧记得,当时团队拒绝单纯募捐,而是各显其能:会吹笛子的师兄街头表演筹善款,他则利用兼职薪资捐赠 ——“不是从家里拿生活费,而是靠自己的劳动让善意落地,这种参与感远胜单纯给钱。” 也正是这次经历,让他明白 “志愿不是消耗,而是双向成长”:既锻炼了协调能力,更重塑了三观,“后来无论工作多忙,做使馆志愿者、帮同胞解决难题时,总想起当年支教时的初心。”

大学期间的另一段 “逆袭”,至今让他记忆犹新。大一因感冒缺考,他的工科数学挂科,修读二学位基本上只有专业前几名可以修读,按规定他失去了修二学位的资格。“但我不想放弃 —— 如果连试都不试,四年后只会和别人差距更大。” 他先去外语学院调研,得知接收院校并无 “红线”;再鼓起勇气敲开李院长的办公室,坦诚说出 “笨鸟想先飞” 的想法:“我知道专业第一大多数想转专业所以不会修读二学位,我却格外珍惜这个补外语短板的机会,就算最后只能旁听,我也愿意学。” 这份真诚最终打动了院长,不仅为他手写推荐信,还定下 修二学位必须坚持到底的 “君子协议”。

那三年真的累,有时要先修高年级课程,像‘先读高中再读初中’,但也正是这份坚持,让我后来在非洲做跨境业务时,能更快突破语言关。” 孟尧说,大学时的 “折腾”,本质上是提前为未来铺路—— 学长为了帮助他,自愿把国美电器兼职机会送给他,让他感到了世间至善,帮学长代职时,他不满足于 “卖时间赚工钱”,而是观察优秀销售员的话术逻辑;跟着李学长做校园局域网时,他学会协调多方利益……“那些学长的榜样力量,比任何课程都鲜活:牛学长让机会给我,教会我‘分享’;李学长做事情的专注,让我懂了‘投入’。”

职业:于蓝海开拓新局,在挑战中坚守初心

2012年毕业季,面对11家央企、汽车企业的offer,孟尧却做出了一个让身边人不解的选择:放弃上海的高薪岗位,远赴非洲的校友跨国物流供应链分公司。“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早有铺垫。” 他解释,从大二起,他几乎没有完整的在家度过的假期——在北京实习时接触宋师兄的公司,去上海实习时轮岗贸易、单证、财务岗位,早已摸清行业脉络;而金砖国家概念的兴起,让他看到新兴市场的潜力:“欧美是红海,年轻人难有机会;非洲是蓝海,只要肯沉下去,成长速度会更快。”

初到非洲的经历,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。抵达安哥拉第四天,他坐在防弹车副驾驶,目睹AK步枪子弹击中车窗 ——“那一瞬间连应激反应都没有,只觉得像电影里的场景。” 公司担心他身体和心理出状况,连忙慰问他并任他提补偿要求,无论是回国不回国都任凭他自己决断他却只提出两个意见:“第一,别告诉家里,我想自己选时机说明;第二,给我一个月调整,我不希望立刻回国。”

他复盘当时的场景,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“如果水手都害怕风浪的话,那他们都去做游泳教练好了。”

他的冷静源于理性复盘:“我知道非洲治安不如国内,但这是小概率事件,不能因一次危险就否定整个选择。” 后来他发现,当地恐怖分子对防弹车的恶意敌视、出行时间的规律,都是可规避的风险;而葡语虽陌生,自学起来却比预期容易。“与其抱怨环境,不如调整自己 —— 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,心态是‘探索’而非‘吃苦’,很多困难就没那么可怕了。”

如今,他的业务覆盖非洲多国,从物流供应链到贸易,再到为中资企业提供签证、公司注册等服务,妻子的文旅业务也与之形成互补。“我们不是‘单打独斗’,而是和当地市场共生。” 他还坚持做使馆领事保护志愿者,帮同胞解决紧急问题,“在国外,更能体会‘同胞’二字的重量,这也是哈工大‘规格严格,功夫到家’的底色 —— 无论在哪,都要力所能及帮别人。”

箴言:致学弟学妹的成长建议

你们现在的焦虑,我当年也有,但别怕 —— 大学是试错成本最低的时期,早折腾、早认清自己,比什么都重要。” 采访中,孟尧多次叮嘱我们,要做好 “三件事”:

一是 “先知先觉,找准方向”。面对读研、留学还是就业的选择,他建议先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、擅长什么:“我当年排除考研,是因为知道自己不想做科研;倾向留学,却发现直接去非洲工作更能对接行业;如果你们想做学术,就深耕专业;想就业,就多实习积累经验 —— 没有‘绝对正确’的选择,只有‘适合自己’的路。” 他特别提到,简历要针对性准备,“去国美实习的经历,对申请电器零售岗位有用;非洲的经历,对国际业务岗位是加分项——不是列满经历,而是匹配对方需求。”

二是 “锤炼底层能力”。“无论学什么专业、做什么工作,逻辑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是‘硬通货’。” 孟尧举例,在非洲协调当地资源,靠的是换位思考的沟通 ——“哪怕你有好方案,说不清楚也没用;哪怕你经验少,真诚表达自己的意愿,也能打动人。”

三是 “珍惜大学时光,既要努力学,也要认真玩”。“毕业后,你不会有这么多时间系统性学习,也不会有这么自由的时间去探索。” 他笑着说,自己当年曾逃课去听院士讲座,“不是鼓励逃课,而是鼓励做‘值得’的事 —— 哪怕是坐公交绕威海一圈,看不同的人、不同的风景,也是一种成长;哪怕是去图书馆随便翻一本书,说不定就找到新的兴趣点。” 他特别强调,图书馆不是自习打卡地,而是知识宝库:“别总抱着固定的书,随便逛书架,可能某一本书就帮你找到人生方向,一本人物传记就给你职业启发。”

你们不用活成‘第二个我’,但希望你们能比我更勇敢 —— 勇敢试错、勇敢坚持,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,然后把它做好。” 采访尾声,孟尧的目光满是期许,“哈工大的‘规格’刻在骨子里,无论你们将来去哪个行业、哪个国家,只要记得‘功夫到家’,记得‘选择自己喜欢的,就不后悔’,就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。”

屏幕两端,跨越十余年的师生情、校友情静静流淌。孟尧的经历,是哈工大威海人敢闯敢拼、务实笃行的缩影;而他的嘱托,更像一束光,照亮学弟学妹前行的路 —— 在人生的山海间,以梦为马,以勤为径,终能抵达属于自己的新大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