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友天地
【四秩寻光 四十友言|校友专访系列】王梅:逻辑为刃,于审计天地中坚守
发布者:王瑞林   编辑:经济管理学院   发布时间:2025年11月14日


王梅,哈尔滨工业大学(威海)1999级会计专业校友,山东审计厅办公室四级调研员

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,王梅就用行动书写着“忠诚、踏实、坚韧、精进”的哈工大人品格。她或许不曾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,但她二十年来在审计监督战线上的默默坚守、不断突破,恰恰是对“规格严格,功夫到家”最踏实、最深刻的践行。而她那份“把国家利益守护到底”的信念,也正是哈工大精神在新时代最生动的写照。

求学时光:陋室中看见星斗

王梅走进哈工大经管系会计专业时,校园尚简,许多设施仍不完善。很多同学将自己桎梏于高考成绩单上的数字之中,咀嚼那小小的悲欢。但王梅看见了简陋硬件之外老师们强悍的“软件”实力。“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”。经管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怀揣着这样的信念,用知识建造了最为坚实的楼宇。

她说:“我的心中一直充满阳光。”在这样明媚的阳光照耀下,她也带着生机与活力自大学校园里傲然绽放。这背后没有什么传奇跌宕的剧情,只有对每一寸光阴的珍视与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的坚持。六点的晨光中的辛勤锻炼滴下的汗水、图书馆熄灯前的最后一刻的铃声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,是对大学这本书的深刻注脚。她将大学时光过成一道严谨的证明题——考试前默写笔记,雷打不动;修遍所有选修课,甚至机械制图、日语入门;加入学生会,在多彩的舞台上发光发热。她说:“我不是聪明人,只能下笨功夫。”而她口中的“笨功夫”,在时光中悄悄生根。在这样一所理工科强校中,经管学院的老师们黑板前写下逻辑的密码,她用心去破译解读。那些看似枯燥的数理公式、审计准则、记账法则,在她心里埋下一颗种子——日后破土而出,她日后从事审计、办案、巡视等“真相探索”类工作,打下了坚固的地基。

事业征程:数据求是护邦

2003年,王梅考上选调生,毅然加入了公务员队伍,走向基层一线。她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流动与跨越,因组织安排和自身选择,她几乎每三四年就经历一次岗位调整,从县审计局到妇联,从乡镇宣传委员到兼任副乡长,走过了村、乡、县、市、省五级阶梯。“看起来是不断切换轨道,但实际上,每一步都在为下一步做准备。”她说。审计工作,是她投入最深、历时最久的领域。在她眼中,审计与“破案”思维相似:“我们面对的是海量的账目、资料和数据,就像面对无数线索,要从纷繁复杂中抓住关键,还原经济活动的真实本质,找出其中的漏洞与问题。”而这正需要极强的逻辑梳理和证据链构建能力——这一切,她感谢老师的教育与当初几乎贪婪汲取广泛知识的自己。

她尤其提到在省级机关的工作经历:“到了这个层面,审计不再只是‘找问题’,更要‘提建议’。我们需要从海量数据中研判趋势、发现风险,为省委省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防范风险的依据和建议。”这份工作需要的是更高的站位、更广的视野和更深的使命感,对她而言,这是一种全新的挑战,也更深刻地体现了审计工作的价值。

随着时代发展,审计工作的内涵与手段也在不断向前。王梅也顺应审计信息化的时代浪潮,积极探索大数据审计模型和应用场景,从账本走向代码,从笔头走向云端。“过去是人找数据,现在是数据找人。‘科技强审’不再是一句口号,而是我们每天都在实践的使命。”她形象地说,“我们也是战士,只不过我们的战场在账本和数据之中,我们是用专业和能力守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卫士。”

党的十九大后,审计管理体制迎来重大改革,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,标志着审计监督步入集中统一、全面覆盖、权威高效的新阶段。王梅深感使命光荣、责任重大:“审计是国家治理的‘免疫系统’,我们要做的,就是当好这个系统的忠诚卫士。”

信念坚守:山河间不负光阴

当被问及“什么是您工作中最重要的特质”时,王梅几乎没有犹豫:“情怀、毅力、踏实”,她坦言自己并非“聪明人”,身边许多有所成就的校友、同学,往往也不是靠投机取巧,而是凭借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和一份“心怀家国”的厚重责任感。“德行永远是第一位的。有情怀,才能扛得住苦难、看得清方向、走得到终点。”

这种信念,在她面对外界质疑和批评时尤其明显。“我这个人,习惯看别人的闪光点,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。”她说,“对待批评,我虚心接受,有则改之、无则加勉,但不会因此陷入自我怀疑。”她强调自己是一个“方向感”很强的人,认准的路、认定的事,就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,不为外界噪音所扰。“守住初心,才能砥砺前行。”

工作之余,王梅非常注重从书籍、电影、音乐、艺术中汲取精神养分。“我什么书都读,不了解世界的时候就多读、多看、多思。”在低谷时期,人物传记和励志书籍是她的精神良药;而广泛的文艺爱好,从运动、音乐到话剧、美术,不断为她注入新的能量。“这些文化和艺术,早已不仅是兴趣,它们成了我的盔甲,甚至融为我的血肉。”

寄语箴言:山顶下的脚踏实地

回顾自己二十年的工作生涯,王梅最想对学弟学妹说的仍是哈工大那八个字——“规格严格,功夫到家”。

这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一种人生态度,是真正能让我们走得更远的内在力量。”她希望年轻人能珍惜在大学阶段的每一天,脚踏实地学好专业知识,提升认知,有意识地锻炼逻辑思维和沟通表达能力,更要保持身体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。

不要怕走所谓的‘弯路’,”她说,“很多时候,迂回和坎坷恰恰是成长的捷径。最重要的是不放弃学习的热情、不熄灭探索的勇气,更不要丢失家国天下的情怀。”

她鼓励大家在大学阶段大胆尝试、广泛涉猎,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,并为之持续努力。“我们这个时代既充满挑战,也遍地机遇。真正能走稳走远的,永远是那些踏实认真、内心有光的人。”

      


撰稿人:赵佳燕、张欣睿


编辑审核:经济管理学院